危难中崛起 德阳质监奏响服务发展最强音
四川省德阳质监局成立于1983年,全系统现有职工315人,下辖旌阳、广汉、什邡等6个县(市、区)局和市质检所、计量所等5个直属事业单位(四所一中心),同时,在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置市局派出机构——经开区直属分局,并代管四川省质监局直属单位——四川省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几何量计量站。
近年来,德阳质监局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省质监局坚持领导下,在全国质检系统的关心下,要对口援建的省质监局无私帮助下,全体干部职工艰苦奋斗、与时俱进、自加压力、奋勇争先,打赢了抗震救灾、三鹿奶粉事件、灾后恢复重建、检测机构整顿、质量安全和质量提升等一场场攻坚战,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基础建设、内部管理、检测能力、部门形象等逐年提升,全市质监系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
一、围绕地方中心工作,服务德阳经济发展
大力开展质量兴市活动。协调德阳市政府与四川省质监局成功签署局、市《合作备忘录》,起草并在全市印发了《德阳市全面推进质量兴市战略的实施意见》等7个文件,7个县(市、区)质监局也分别与当地政府制定“质量兴县”实施意见,“质量兴市”战略得到时全面落实。
注重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全市现有4个中国名牌产品(另有6个申报成功并已公示)、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另新申报2个)、85个四川名牌产品,1个四川服务名牌,名牌总结位居全省第二。全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28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60.39%,“名牌经济”效应凸显。
标准化技术创新有较大突破。全国机械轴及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轴分技术委员会、联轴器分技术委员会、大型铸锻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继落户德阳。剑南春公司研究的年份酒鉴别技术成功申报国家级公益性标准科研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全市已建立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4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48个,89家企业的72个产品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举全系统之力抗震救灾、服务重建。2008年5.12特大地震后,全市质监系统共排查特别设备3万余台(件)、管道1000多千米,排除安全隐患16起。市质监局2名干部被人力资源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评为“抗震英雄”,市质监局被评为全国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结合灾后重建,在建材产品专项整治上取得突出成效,在全市基本形成了“市特供办+乡(镇)专供办+村社监管组+监督员”四位一体的监督协管体系;在全省率先建成绵竹、什邡两个灾后重建建材产品质检站,将建材产品质量检测触角延伸到重建前沿,为农户免费检测重建建材2000组,经过集中整治,灾区建材合格率由落后初期的67%上乔到90%以上,为全市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坚强的质量保障。
二、围绕质监部门职责,提高监管和服务水平
创新监管模式。2007年,牵头组织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并承办现场会,受到黄彦容副省长的充分肯定,并将备阳作为全省的标杆,要求全省专项整治工作以德阳为标准向德阳学习。与此同时,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质监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并于今年6月成功承办全省“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试点”现场会。
全面监督抽查、大胆“亮剑”执法。针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产品,强化对全市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的全覆盖监督检查和产品抽查;充分利用专项整治、12365平台受理等方式严厉打击生产加工环节中的质量违法行为。在全省率先开展“说理式执法”和“开门审案”工作,邀请人大、政协、司法、法制等部门专家和行风评议员参与案件的审理工作,实行公开办案、旭光执法,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主动靠前服务。克服体制和编制难题,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在全省率先设立行政审批科进驻市政务中心、在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质监分局和技术服务站开展一线服务,得到省制裁监局局长刘云夏的高度度评价:“往工业园区派驻质监机构和人员,德阳有可喜的尝试,这是一个好创意,是一个好题材,在全省系统是一个首创,必须把它抓紧、抓好、叫响做实”。
三、围绕质监事业发展,加强队伍建设和基础建设
围绕党的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质量兴市、创先争优”为主题,以“五比五看八个体现”、“互帮、互学、互结对”为载体,通过党员示范岗、巾帼文明示范岗、实验室流动红旗、晒创先争优活动方案、晒检验报告等举措提升系统服务能力和形象,得到省质监局局长刘云夏和德阳市委、政府有关领导的肯定并通报表扬。今年7月,德阳质局被国家质总局、中共德阳市委分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德阳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确定为德阳市“创先争优”活动示范单位。
“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和“检测工作整顿”等工作成效显著。德阳质监局被评为全省“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先进单位,作为典型在全省“检测工作整顿”工作现场会上作经济交流发言。推进技术机构改革,将6个所整合为3个所,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为更好地服务德阳产业优势,现在正规划、筹备建立“一个国家级检测中心、三个省级检测中心”。
高标准加强基础建设。在国家质检总局和北京市质监局、江苏省质监局以及江阴市委、市下令的无私援助下,全市质监系统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在四川省质监局要求建设什邡精品县局的基础上,德阳质监局自加压力,将旌阳、广汉、绵竹、中江、罗江质监局及高新区分局同步纳入精品县级局建设。省质监局局长刘云夏对此作出高度评价:“目前的德阳质监局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技术机构检测能力建设在全国质监系统市一级中也是中上水平,这真正代表德阳质监系统的形象和水平,与德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
加速“数字质监”、“阳光质监”建设。制定系统规范性的质监业务管理《工作手册》一套,开展各种业务培训和业务大比武等活动,提高监管工作的有效性。改版德阳质监门户网站,新开设办事大厅、公众服务等在线一站式便民服务栏目。结合省质监局重点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试点活动,建设一套功能强大、集12365举报处置系统、重点产品动态监管系统于一体,可同时对接市委书记信箱、市长信箱、122社会救助等13个途径的分类信息的综合信息平台。
德阳质监引路人
看着刚刚盖好的新房,绵竹市土门镇村民王荣国老人东摸摸西摸摸,瞒脸都是激动和感激。“如果不是质监局的同志为我们免费检测建材,还不晓得房子修成啥样呢。”5.12大地震致使德阳25.9万户农民房屋损坏,什邡沿龙门山一线2000余户农户房屋更是损毁严重。为了让灾区群众早日住进重建新房,德阳质监系统在第一时间为他们免费检测建筑所需的红砖、水泥、钢筋、砂石等材料。
2007年下半年,刚到任的德阳质监局局长杨经明提出了“服务质监”、“责任质监”和“效能质监”理论,如今这十二字箴言在德阳质监人中早已耳熟能详,正是秉承这一理念,德阳质监系统圆满完成国家食品专项整治任务,为恢复灾后重建建材把好了关,质量安全年工作有声有色……在他的带动和指挥下,德阳市质监系统在2009年交出了一份颇为出彩的成绩单:为东汽重建开通特种设备“经色交通车”,为德阳众多食品企业安全出厂食品而主动上门服务,为提高行政效能出台17条服务举措……这些成就得到了国家、省市领导和质监系统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扬。
刚到任不久的杨经明就接到了一个非常重要,却又十分“难啃”的任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当时德阳市质监局侠中职工只有30人,杨经明抽了包括他在内的6人成立了“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新到任的杨经明对德阳企业情况一点不熟悉,要把在较短时间内摸清并规范全市辖区内上千家大大小小的食品企业和小作坊,在外人看来几乎是天方夜谭。为了摸清德阳企业的整体情况,杨经明深入各个食品企业和作坊了解情况,几乎没有休息日,两个月下来一辆新车的公里数从0里成了2万多公里,两个月下来,他也全面了解了德阳市辖区内6个县市(区)所有的食品企业和作坊的情况,为圆满完成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军人出身的杨经明是德阳质监系统公认的“拼命三郎”。他雷风厉行和踏实干练的工作作风感染着德阳质监系统每一位员工。“要面对的事情太多,需要处理的事情也非常繁杂。”为了抓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到任后应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紧接着大地震带来的诸多灾难和困难,他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自认为身体硬朗的他,不顾疲劳长时间加班加点工作,曾3次出现了耳朵突然失聪的情况。2009年11月,在一次开会过程中,杨经明的右耳忽然听不清声音,“耳朵里只是嗡嗡的嘈杂声”。医生诊断后严肃告诉他必须输半个月液消炎,不然后果严重,可他只在前三天坚持了每天抽空输液。他是核心,他是支柱,他在坚持,以他自己的方式在占胜病痛。
有杨经明在前面引路,德阳质监局全体干部职工用辛勤和汗水为德阳经济发展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信息来源:德阳质监局
|